“赤潮”进入高发期,食用贝类需注意 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
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赤潮沿海海域“赤潮”进入高发期。进入沿海的期食贝类因“赤潮”蓄积毒性,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。用贝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
科学认识贝类毒素,类需谨防食用贝类风险
贝类鲜香美味,注意深受大众喜爱。赤潮我国沿海贝类有4000余种。进入常见的期食有贻贝(又叫海虹、淡菜等),用贝海螺、类需蛤蜊、注意牡蛎 、赤潮扇贝等。进入
贝类本身不产毒,期食有毒藻类是元凶
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,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,则可能在体内蓄积毒素,形成贝类毒素。贝类毒素无色无味,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,主要贮存在贝类的消化器官中,如果染毒的贝类被人食用后,贝类毒素会在人体内迅速释放而导致中毒。
不同贝类对毒素的蓄积、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很大差别,贝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,尤其是当有毒“赤潮”发生时,贝类体内更易蓄积毒素。
常见毒素分四类,均无特效治疗药
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,常见贝类毒素主要分为四类,即腹泻性贝类毒素(DSP)、麻痹性贝类毒素(PSP)、神经性贝类毒素(NSP)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(ASP)。目前,我国贝类毒素中毒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。
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口唇刺痛和麻痹,并扩散至面部、脖子、肢端,伴有头痛、晕眩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严重者会停止呼吸、窒息死亡。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肌关节无力、冷热感觉颠倒、说话吞吐困难等。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、眼花、短期记忆功能丧失。目前,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。
毒素不易被破坏,科学预防是关键
贝类毒素不会使贝体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,通过颜色和气味并不能判断其是否已染毒。煎炒、水煮、高温、高压等常用的烹饪方法也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。所以,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。
01 把好捕捞关
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有毒“赤潮”预警期间“赶海”捕捞或采食贝类,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(如电厂冷凝水、生活污水)附近海域采集、捕捞贝类。
02 把好采购关
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,要选择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,不购买来自“赤潮”地区的贝类。
03 把好食用关
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,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。食用后如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,以免贻误病情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食品伙伴网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删除。
相关链接:贝类毒素,牡 蛎,扇贝
【“赤潮”进入高发期,食用贝类需注意 食用后极易引发中毒事件】相关文章:
- 1宿州市劳动模范胡文华:发展中草药种植 带领乡亲致富
- 22013年货基盘点:余额宝汇添富现金宝最吸金
- 3徽商期货:豆粕宜套利操作
- 4年初银行房贷仍收紧 额度将进一步受挤压
- 5铁路宁波站部分高铁,临时停运!
- 6长高集团拟10转10送1 净利润同比增长两成
- 72014北京春运首趟临客列车发车 春运大幕拉开
- 8险资去年前11月投资收益3272亿 全年预计将超5%
- 9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_
- 10两大奖得主同时现身 一见面就交流买票经验
- 112014北京春运首趟临客列车发车 春运大幕拉开
- 12两大奖得主同时现身 一见面就交流买票经验
- 13监管层就新规征求意见 资管业将迎“强信披”
- 14富翁包养情人3年产子 写协议要妻子当好后妈
- 15建信基金引领2014年分红潮 旗下四只基金齐分红
- 16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期货价7日涨跌互现
- 17宿州:做足旅游文章 激发春日旅游新活力
- 18智能家居风狂吹 概念股持续表现
- 1创指高开高走收涨1.44% 通信设备板块领涨
- 2铜价重心下移仍是大概率事件 多单逢高获利了结
- 3人民币对美元将进入“5时代”
- 4芝加哥农产品期价9日涨跌不一
- 52025年六安市将培养92名乡村医生
- 6资金持续流入中国股基
- 7余额宝遭遇劲敌 苏宁推出“零钱宝”
- 8春运抢票“白热化” 开售第一秒“刷”空
- 9清晨突发地震!震感强烈!救援人员已赶往震中!
- 10年初银行房贷仍收紧 额度将进一步受挤压
- 11保监会新政连环双击 深挖险资“旧爱”四行业
- 12中国平安去年保费收入2687亿 同比增长15.03%
- 13中国消费者协会: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
- 14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创新高
- 152013车险市场仍承受较大压力 多因素致利润下滑
- 16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期货价7日涨跌互现
- 17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通信设备领涨
- 18全国上亿可移动文物首次摸家底